“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有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天人相感,阴阳相合”,认为人体内环境的阴阳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协调统一的,治疗亦可顺应四时的规律,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阳气作为人体气血循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基础,是机体抗御病邪的关键。三九天是阴寒盛极转衰、阳气始萌的节点,是补益体内阳气、驱散体内深伏寒邪的节气[1]。“三九天灸”是天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伏天灸”相辅相成,但二者在治疗时节和作用重点上有所不同。
“三九天”为一年中最寒冷、阴气最盛的时节,正是驱散体内深伏寒邪的最佳时机。通过在这一时节进行天灸,借助药物的温热效应,可以激发体内阳气,驱寒通络,特别适合治疗因寒邪引发的慢性疾病,如虚寒性咳喘、关节疼痛等,与“三伏天灸”注重扶阳固表不同,“三九天灸”更注重祛寒散邪,帮助人体恢复阳气平衡,达到冬病冬治的效果。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
2、消化系统疾病:胃寒、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3、风湿骨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4、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
5、亚健康状态和体质保健:免疫力低下、体虚怕冷、易感冒、失眠。








1、急热实证忌贴。
2、孕妇。
3、皮肤过敏者。
4、感冒发烧者及体质易“上火”者。
1、贴敷期间忌酒烟、生冷辛辣、慎食虾蟹牛肉、烧鹅鸡鸭等食物。
2、贴敷时间:成人4h,儿童1-2h。
3、嘱贴敷者如有不适可尽早取下,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起泡、发痒、发红、起疹、皮肤破损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处理。
4、治疗期间避免贪凉,清淡饮食,少食海鲜及辛辣刺激等食物以避免搭配温热性疗法引起上火的症状。

三九天灸是依据祖国医学“子午流注,适时开穴”、“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具体体现,是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三九天灸作为传统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具有覆盖面广、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合多种慢性疾病和虚寒体质的患者,其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